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快速交付能够帮助企业提高客户满意度,进而获得先发服务优势。这也使得“最后一公里”物流成为整个供应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一般来说,影响“最后一公里”的主要因素为设备及硬件导致的配送效率低下、系统不完善导致的信息不对称,以及服务人员的水平参差不齐等。
日本快递物流业的“最后一公里”模式特点明显。
一是日本快递物流业高度垄断,相互不兼容。
日本的快递物流业有5大领先公司,分别是日本通运、日本邮政、雅玛多、佐川急便、近铁配送。其中,日本通运和近铁配送相对来说服务企业的属性更强一些。对普通民众而言,佐川急便和雅玛多以及日本邮政更受欢迎。
日本的快递物流企业背后都有相应的财团。上述5家企业既是竞争对手,也有千丝万缕的业务关系。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可以顺畅使用的API接口物流系统,在日本却很难实现呢?
这主要是因为日本非常严格的个人隐私权?;ふ?。而且,日本三大快递公司之间似乎也没有必要相互开放信息。在没有绝对把握的开发技术和物流系统的情况下,企业选择了“不开放、不兼容”。
日本最近二三十年来,因为长期开发外包,导致本国的IT技术能力非常薄弱,且互联网相关的创业公司也不是很多,就越发没有企业愿意研发互相开放的技术。
总之,根深蒂固的隐私权?;ふ?、审慎的决策层、薄弱的技术开发能力,是导致日本物流融合系统发展缓慢的三个主要原因。
二是便利店是末端派送的补充渠道。
日本的便利店非常受欢迎。因为这块小小的物理空间已经成为坪效产出利润较高的综合服务场所。日本人对便利店的选址、店头和展架设计、商品排列等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替换测试爆款,提供丰富的生活类服务。与此同时,日本便利店也很注重客户体验。
对于很多日本人来说,便利店几乎是自己的第二个家。
日本的便利店在“最后一公里”配送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烦琐的申请预约取货流程也是阻碍这个模式发展的重要原因。因为便利店以做生意为主,而专门提供快递服务的成本很高,所以,日本便利店成为末端派送的补充渠道,但无法成为解决“最后一公里”配送的主力解决方案。
三是公寓代收包裹试点推进。
在去年11月,日本的公寓管理服务公司Daiwa Life Next在东京实施了一项名为“公寓内送货服务”的试点项目。日本邮政、雅玛多和佐川急便参与了该项目。试点中,公寓楼经理从快递公司批量接收包裹,再代表快递公司送货上门,以减少快递再次投递率。
日本的城市居民一般是住在三类住所:一户建、公寓、团地。在东京,一户建也都被改造成了含很多小单间的小型公寓。而且日本的公寓几乎都有专门的服务公司,很少是由房东直接收费的。所以,要把货物送到各家,就需要跟公寓管理员联系。
上述试点成功将带来多赢的局面。快递公司降低再次投递率,用户可以快速拿到包裹。Daiwa Life Next公司希望通过建立管理者参与部分配送业务的商业模式来增加利润,并为解决社会问题作出贡献。
四是鼓励快递柜投递。
几年前,日本国土交通省出台补贴政策,对于家中安装快递柜的给予至少1.1万日元的补贴。这项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日本的住宅快递柜发展,但成效并不突出。
时至今日,日本的快递柜基本分为3个形态:商圈或小区周边的快递柜、个人自建的家用快递柜、委托公寓管理的快递柜。
日本乐天很早就开始自建快递柜,并大量布局到地铁站、商场、居住集中地的周边等。日本亚马逊也在这方面投入巨大,在自建仓库、“最后一公里”配送等多个环节布局。
但是,日本的商用快递柜业务发展受限,主要原因在于土地私有化的掣肘。公司要拿到一个好的布局位置须与土地所有者商量,这就抬高了成本,导致很多公司不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过多。因此,在电商尚未高度普及的情况下,快递柜在日本似乎还没有迎来最好的发展阶段。